一、概述
1、公司简介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主要从事氨纶、芳纶等特种纤维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化纤行业十强龙头企业。 2008年,公司A股在深交所上市(简称:泰和新材,代码002254)。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黑龙江路10号, 注册资本50902万元,占地26万平方米,员工13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34%。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氨纶长丝生产企业。1987年引进日本成套技术,建成一条年产能300吨的氨纶长丝生产装置,于1989年10月正式投产,填补了我国高档化纤生产的空白。
氨纶也称聚氨酯弹性纤维,具有极高的弹性和弹性回复率,断裂伸长高达500%~800%,弹性回复率高于95%,是织造各类运动服、泳装、紧身衣、休闲服、袜品等弹力服饰的理想材料,也大量应用于花边饰带、医疗及卫生护理领域。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纽士达牌氨纶,涵盖本白、有光、着色、耐氯、易染、耐高温等丰富品种,满足了针织、机织等多种织造领域要求。至2014年底,年总产能达到40000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2%。
1999年,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高性能芳纶纤维的研发,先后取得小试、中试的成功,掌握了芳纶工程化关键技术,于2004年实现间位芳纶的产业化生产,2011年实现对位芳纶的产业化生产。
间位芳纶,学名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我国也称芳纶1313,具有长效阻燃、耐高温、电绝缘等优异特性,在高温烟尘过滤、耐热工装、消防服、军服、汽车胶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间位芳纶深加工而成的芳纶纸及芳纶纸蜂窝是高级电气绝缘材料和航空航天、高速列车用轻质结构材料。2014年,泰美达牌间位芳纶生产能力达7000吨、民士达牌芳纶纸生产能力达到500吨,均位居全球第二。
对位芳纶学名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我国也称芳纶1414,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阻燃等优异性能以及相对密度小、耐疲劳、耐剪切、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国防军工、个体防护等领域的关键性基础材料。2014年,泰普龙牌对位芳纶年产能为1000吨。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一系列创新平台,自主开发的氨纶纤维产业化技术、间位芳纶短纤维产业化技术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25.9亿元,销售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纤维共计35660吨,实现营业收入17.76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
2、历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厂长:
陈嘉震(任职时间:1987——1993)
董事长:
陈嘉震(任职时间:1993——2001)
孙茂健(任职时间:2001至今)
总经理:
朱敏英(任职时间:2001——2009)
宋西全(任职时间:2009至今)
二、发展沿革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烟台氨纶厂,隶属于烟台纺织工业公司,属于全民所有制。1986年7月开始筹建,1987年10月开工建设氨纶一期工程,于1989年10月正式投产。
1993年3月17日,烟台氨纶厂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震。
2001年10月,孙茂健任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英任总经理。
2008年6月25日,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10月,宋西全任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1年9月28日,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主要荣誉
1991年9月,T-111本白标准型氨纶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1995年12月,荣获“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称号。
1998年,首次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999年11月,T-115有光型氨纶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2000年1月,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2001年1月,“氨纶纤维产业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2月,《聚醚型易染氨纶丝的制造方法》、《耐氯氨纶纤维的制造方法》获发明专利。
2002年1月,PTMG中试项目通过省科委验收。
2003年8月,通过英国标准协会BSI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04年10月,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化纤行业效益十佳企业”。
2005年6月,获“环保纺织标准100 (Oeko-Tex Standard 100)”证书。
2005年7月, 芳纶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山东省科技厅批准。
2005年8月,被中国纺织协会评为“全国化纤行业竞争力前10强企业”。
2005年9月,纽士达®氨纶获评“中国名牌产品”。
2005年12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纺织科技型企业”。
2006年,“芳纶1313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山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2007年,间位芳纶纤维获评“中国名牌产品”。
2008年,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2008年,芳纶1414长丝及浆粕中试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2009年,“湿法间位芳纶短纤生产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间位芳纶短纤维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
2009年,获中国化纤行业“十一五”技术突破奖。
2010年,“原液着色间位芳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获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和国家专利优秀奖。
2012年,被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授予国家高性能芳纶纤维动员中心。
2012年,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2012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
2013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3年,纽士达牌氨纶、泰美达牌间位芳纶产品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
2014年,“芳纶自主创新平台”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年,“间位芳纶纸基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成果
泰和新材先后承担“氨纶纤维产业化技术”、“芳纶1313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2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承担“年产≥500吨级对位芳纶关键技术和轮胎帘子布国产芳纶应用技术”等国家863计划2项;承担“芳纶1414长丝及浆粕中试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间位芳纶色丝及织物生产技术开发”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
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
标 准 名 称 |
标准类型 |
《电气用非纤维素纸》 |
国家标准 |
《浸胶芳纶线绳、纱线和帘布的试验方法》 |
国家标准 |
《电气用聚芳酰胺纤维纸板》 |
国家标准 |
《电气用聚芳酰胺纤维纸板》 |
国家标准 |
《旋转电机 电压型变频器供电的旋转电机耐局部放电电气绝缘结构 (Ⅱ型)的鉴定和验收试验》 |
国家标准 |
《阻燃防护服》 |
国家标准 |
《焊接防护服》 |
国家标准 |
《间位芳纶短纤维》 |
行业标准 |
《芳纶色纺纱》 |
行业标准 |
《芳纶1313印染布》 |
行业标准 |
《风力发电机绝缘规范》 |
行业标准 |
《V带和多楔带用浸胶芳纶线绳》 |
行业标准 |
《风力发电机绝缘系统的评定方法》 |
行业标准 |
《氨纶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
行业标准 |
《氨纶长丝》 |
行业标准 |
《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
行业标准 |
《氨纶丝弹性试验方法》 |
行业标准 |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专 利 名 称 |
专利号 |
专利类别 |
原液着色间位芳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610043660.3 |
发明专利 |
高强高模间位芳纶超短纤维的生产方法 |
ZL200910259778.3 |
发明专利 |
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
ZL200810225084.3 |
发明专利 |
对位芳纶聚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清洗方法 |
ZL200810225083.9 |
发明专利 |
N,N-二甲基乙酰胺的纯化方法 |
ZL200810117237.2 |
发明专利 |
以对位芳纶短切纤维为原料的芳纶纸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610069114.7 |
发明专利 |
制备间位芳纶纸所用的浆料、生产方法及由该浆料制成的间位芳纶纸及生产方法 |
ZL200910216913.6 |
发明专利 |
两面平滑度不同的间位芳纶纸的制备方法 |
ZL200910216912.1 |
发明专利 |
自密封纺丝组件 |
ZL200820109455.7 |
实用新型 |
聚醚型高回弹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
ZL200810116701.6 |
发明专利 |
溶液聚合制备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方法 |
ZL 200710015257.4 |
发明专利 |
一种将干法氨纶废丝再生为正常氨纶丝的方法 |
ZL200710015256.X |
发明专利 |
一种聚醚性易染氨纶丝的制造方法 |
ZL96115991.x |
发明专利 |
氨纶粗旦丝的制造方法 |
ZL200910259779.8 |
发明专利 |
耐黄变聚氨酯弹性纤维生产方法 |
ZL200910259780.0 |
发明专利 |
氨纶脱泡装置 |
ZL201010584269.0 |
实用新型 |
彩色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
ZL 200710015253.6 |
发明专利 |
一种耐氯氨纶纤维的制造方法 |
ZL96115993.6 |
发明专利 |
四、本单位大事记
1987年10月,烟台氨纶厂开工建设。
1989年10月,氨纶一期工程纺丝成功。
1993年3月,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5月,氨纶二期工程纺丝成功。
1996年10月,氨纶三期工程纺丝成功。
1997年,芳纶1313研发正式启动。
1998年6月,氨纶四期工程纺丝成功。
1999年5月,芳纶1313聚合与纺丝小试成功。
2000年7月,氨纶五期工程纺丝成功。
2000年10月,芳纶1313中试线实现连续运转。
2001年7月 ,氨纶六期工程纺丝成功。
2001年,芳纶1313项目被国家科委列入“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002年8月,氨纶七期工程纺丝成功。
2003年3月,烟台氨纶高新技术工业园暨芳纶1313工程项目奠基。
2003年8月,通过英国标准协会BSI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03年10月,氨纶八期工程纺丝成功。
2004年5月,芳纶1313工程项目建成投产。
2005年8月,被中国纺织协会评为“全国化纤行业竞争力前10强企业”。
2005年10月,氨纶第九期工程纺丝成功。
2008年6月25日,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2008年8月,“服装用间位芳纶工程技术改造项目”投产,间位芳纶总产能达到4300吨/年。
2008年11月8日,对位芳纶中试线投料试车。
2009年10月,1000吨/年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动工兴建。
2010年11月,间位芳纶总产能达到5000吨/年。
2010年11月,5000吨/年医用氨纶技术改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氨纶总产能达到30000吨/年。
2011年5月,1000吨/年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
2011年9月,公司更名为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与鲁东大学合作成立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
2012年11月,通过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评审,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2012年,经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批准,建立华东地区(山东)“高性能芳纶纤维动员中心”。
2013年4月,注册成立烟台泰普龙先进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组建“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12月,山东省芳纶纤维材料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2014年,注册成立烟台泰和时尚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5月,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2014年7月,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
2005年产能、产量等主要数据——氨纶产能20000吨,实际产量13802吨。间位芳纶产能2800吨,实际产量1311吨。
2014年产品、产能、产量等主要数据——氨纶产能40000吨,实际产量31000吨;间位芳纶产能6500吨,实际产量4500吨;对位芳纶产能1000吨,实际产量750吨;芳纶纸产能500吨,实际产量420吨。
五、对行业发展的贡献
(一)氨纶产品贡献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氨纶生产企业,填补了国家高档化纤品种空白。
纽士达牌氨纶以优异的高弹性、高弹性回复率,大幅度提高了服装面料的舒适性、悬垂性、抗皱褶性和保型性,在运动服、泳装、紧身衣、休闲服、袜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纺织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档次起到一定作用。
为掌握氨纶生产核心技术,独立自主地建设民族氨纶工业,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科技兴企战略,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在加强省级技术中心建设的同时,与中科院、北京服装学院、华东理工、大连理工等科研院所建立起双边或多边协作机制,并常年与德国巴斯夫、日本东洋纺等国外著名大公司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获得高新技术支持,自主创新能力迅速增强,取得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企业承担的国家“九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氨纶纤维产业化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鉴定,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自主开发的耐氯、易染氨纶分别获国家发明专利。
从1993年二期工程开始,公司依托自有知识产权技术,自主设计生产工艺、自行开发生产软件,采取引进关键设备与国产附属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改扩建,在20多年间连续进行12次扩建,使氨纶总产能从初期的300吨/年增加到40000吨/年,在全行业率先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为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公司把规模扩建和技改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次扩建都伴有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每一项重大技术突破都能及时应用到生产实践,先后采用了自动络筒、计算机集散控制(DCS)、纺丝甬道国产化改造、液体MDI应用、二甲基乙酰胺(DMAC)环保溶剂取代二甲基甲酰胺(DMF)、连续聚合等一系列新的工艺技术,并在T-111本白标准型、T-115有光型产品基础上,开发出细旦、耐高温、易染色、高伸长低应力等新品种,实现了纽士达®氨纶的升级换代,纺丝速度与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企业始终保持领先于国内同行三至五年的技术优势,增强了与国外氨纶大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
依靠自主的科技创新和技改扩建,泰和新材跳出低水平重复引进的窠臼,走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轨道,并带动原料助剂、机械加工等相关行业共同发展,为推动氨纶国产化进程做出贡献。
(二)芳纶产品的贡献
芳纶具有阻燃、耐温、轻质、高强、绝缘和抗辐射等优异特性,不仅是国防军工、国家骨干装备制造的关键材料,还广泛应用于结构增强、电气绝缘、个体防护、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仅美国、日本、前苏联等极少数国家有能力生产,美国和日本基本垄断了全球芳纶市场。由于在军事、科技等领域具有特殊用途,芳纶一直被列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生产技术受到严密封锁,贸易上也实行严格控制。
我国从20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芳纶技术的研发,但在关键工程化技术方面始终未获突破,国内芳纶需求完全依赖进口,严重受制于人。芳纶供应的长期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健康发展,影响到国防安全防护、环保、通讯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从1999年开始,泰和新材正式开始芳纶工程技术的研究。工程技术人员突破困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聚合分子量在线控制、纺丝凝固条件控制等技术难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工程化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间位芳纶产业化生产技术解决了聚合无法实现分子量的稳定控制、纺丝凝固条件及牵伸比分配不合理、溶剂回收率低、设备设计不合理、控制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间位芳纶生产技术。
泰和新材的技术工艺,具有工艺路线简单,投资成本低;聚合反应平和,可控性好;纺丝单机产量高的特点。生产过程稳定性、技术水平和产品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原液着色间位芳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技术上有重大创新,获得发明专利,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泰美达牌间位芳纶系列产品包括本白短纤、原液着色纤维、易染色短纤维、长丝、导电纤维、浆粕等品种。主要应用于工业高温烟尘过滤材料、耐高温毡带、耐高温防护服装等领域。
以泰美达间位芳纶为原料的消防服已成建制地装备森林警察和消防部队。泰和新材从2005至2014年已连续10年为国家森林警察部队供应服装面料。在扑救云南、东北地区森林大火的战斗中,森林警察部队的芳纶消防服在实战中经受了烈火的“烤验”,未发生任何伤亡事故。
2012年5月,由泰和新材提供泰美达纤维、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和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警用装备研发论证中心共同承担完成的公安特警战训服项目通过公安部鉴定,开始装备我国公安特警部队。
泰美达间位芳纶本白短纤维已大量用于钢铁、水泥、筑路等行业的高温烟尘过滤,占据国内芳纶高温滤料市场40%的份额,为有效降伏PM2.5含量、防治大气污染做出贡献。
2、对位芳纶产业化技术研发的成功,突破了低温溶液连续聚合、干喷湿法纺丝、萃取精馏三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工程化技术,打破了国外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垄断和封锁。2014年生产能力为1000吨。
泰普龙牌对位芳纶系列产品包括200D-3000D长丝、短纤、短切纤维、浆粕、有色纤维等品种,已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光缆保护、工业用耐高温材料、高强绳缆、防弹防切割材料、汽车轮胎、摩擦密封材料、特种防护服装等领域。
3、芳纶纸产业化技术研发的成功,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长达40多年的技术垄断和封锁,成功实现了芳纶纸的国产化生产,年产能力为500吨。
民士达牌芳纶纸包括0.03mm-0.5mm绝缘纸、芳纶蜂窝结构材料用纸等。主要有电工绝缘和蜂窝材料两大应用领域。
在电工绝缘领域,适用于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以及其他电气设备。芳纶纸具有高水准的电气、化学和机械性能,能够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设备过早损坏以及减少检修的次数,并可在电场分布无法预知的场合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同时,芳纶纸能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小设备尺寸,减轻重量,增强承受负载的能力,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且对环境无害,当设备有效寿命结束时,可方便的对其拆解,并将铜(铝)导线、铁芯等回收。
在蜂窝材料领域,用芳纶纸制成的蜂窝结构材料,具有质量轻、耐冲击、强度高、耐老化等特点,主要用于航天器飞机、导弹、卫星宽频透波材料、大刚性次受力结构部件(机翼、整流罩、机舱内衬板、飞机及高速列车、高级游艇的门、地板、货舱和隔墙),是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合成材料。
随着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芳纶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芳纶系列产品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现代通信、汽车工业、个体防护、体育用品等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地址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黑龙江路10号
电话:0535-6398801
邮编:264006
邮箱:yt6370195@126.com
(撰稿人 张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