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化学科,1971年改称化学系,2003年正式更名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学院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其中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分别为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一级学科化学和二级学科材料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拥有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7人;博士40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3人。共有硕士生导师2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颗粒学奖获得者1人,第九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24人、研究生48人。
学院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已建成基础化学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研究实验室四类共121个实验室。与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鲁东大学—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另设有环境科学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无机功能材料研究所等4个研究机构,实验室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拥有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核磁共振等先进的科研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000多万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吸附与分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均依托于我院。
目前由李家普担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厚教授担任院长。
2、发展沿革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四个科之一,当年开始招收化学专业专科生,1963年后停止招生;1971年更名为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恢复招生;1984年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化学系,在继续招收化学专业专科生的同时,开始招收化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2月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4年、2005年分别开始招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2006年更为现名。在专业建设方面,化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化学学科成为我校首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二级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该学科被评为“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依托于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和鲁东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是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支撑专业之一,2004年开始招生,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材料化学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2006年经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学硕士点是我校目前仅有的两个工科硕士点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积淀、几代人的努力,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已成为鲁东大学师资力量较雄厚、科研成果较突出、具有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学院。
2003.02—2004.04 院党委书记:姬振铎 院长:曲荣君
2004.10—2006.10 院党委书记:杜庆君 院长:曲荣君
2006.11—2009.09 院党委书记:刘新海 院长:曲荣君
2009.09—2012.07 院党委书记:王春华 院长:刘军深
2012.12—2014.03 院党委书记:李家普 院长:刘军深
2014.04至今 院党委书记:李家普 院长:陈 厚
3、重要科研成果
近五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43项,厅局级课题31项,与企业合作课题27项,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已授权专利30余项。
近五年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奖励如下: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人 |
获奖名称、等级,时间 |
1 |
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及其与金属离子作用机理研究 |
曲荣君 |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 |
2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关键工艺与结构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
陈 厚(第3位) |
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10年 |
3 |
荧光增白剂技术与产品创新开发及应用推广 |
纪春暖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 |
4 |
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的研制与产业化 |
曲荣君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 |
5 |
季铵化聚氨酯类多功能纤维添加剂的研制 |
王春华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 |
6 |
荧光增白剂与粉丝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 |
纪春暖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年 |
7 |
含氮、氧原子官能团的新型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催化性能研究 |
殷 平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3年 |
8 |
新型螯合吸附材料及中间体的制备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 |
曲荣君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0年 |
9 |
高吸油性树脂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
陈 厚 |
烟台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年 |
10 |
新型改性高分子吸附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刘军深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3年 |
11 |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光学传感及光催化应用 |
徐 慧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4年 |
4、本单位大事记
2009年:
(1) 化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 曲荣君教授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3) 与烟台氨纶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第一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得批准建设。
2010年:
(1) 化学学科成为我校首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 学院整体迁入新教学实验楼——生化大楼;
(3) 承办了“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承办了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暨山东省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
(4) 陈厚教授(第三位)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
(5) 72级校友王钦玲女士捐资8万元,设立了“钦玲奖助学金”。
2011年:
(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有机化学系列联合课程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群;
(2) 学院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被列入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建设工程;
(3) 我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
(4) 陈厚教授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获第九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并成为我校第一个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5) 纪春暖教授(第二位)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曲荣君教授(第一位)、王春华教授(第一位)分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2012年:
(1) 与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鲁东大学—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
(2) 烟台市化学化工学会落户我院;
(3) 陈厚教授成为我校第一个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3年:
(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列为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项目;
(2) 山东省吸附与分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省科技厅批批准依托我院进行立项建设;
(3) 我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高善民教授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一项(我校首次获得)。
2014年:
(1) 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了全国芳纶应用技术研讨会;
(2) 承办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第十六届化学化工学院(系)院长(主任)会议;
(3) 获批工程硕士(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
5、重点学科介绍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是我院重点学科,“九五”期间开始建设,1997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拥有可用于本学科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价值1400余万元。该学科目前有教学、研究人员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
在科学研究上.该学科现已形成功能高分子、高聚物合成与改性、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和聚合物理论模拟与计算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28项,省部级课题35项,厅局级和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15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
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所在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60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5人,与天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人。近年来,共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其他各级各类教研项目10余项;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2项;开设的《有机化学》等5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每年举办“学术报告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
该学科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注重成果转化,为烟威地区的高分子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与烟台氨纶公司在“年产≥500吨级对位芳纶关键技术和轮胎帘子布国产芳纶应用技术(国家863计划)” 、“新型羟烷基季铵盐类纤维添加剂”、“季铵化聚氨酯类多功能纤维添加剂的研制”等项目的研究上开展合作,联合开发了新型特种材料;与烟台硕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了“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等项目的研究,联合开发液晶显示新材料。
6、本单位杰出人才介绍
曲荣君:男,1963年10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教学名师。曾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现任鲁东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的结构设计、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在J Hazard Mater、Reac Func Polym、Fuel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93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它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山东省中青年奖励基金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曾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
陈厚:男,1977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山东高校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高校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负责人。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研究,致力于高分子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在J Polym Sci Pol Chem、J Hazard Mater等刊物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5篇。主编教材2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3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烟台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
高善民:1972年10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鲁东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颗粒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半导体纳米光催化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山东省计委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1项、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各1项。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和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各一项,已在Energy & Environ. Sci、Nanoscale、J. Phys. Chem. C、Chem. Commu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因在纳米导电涂层材料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中国青年颗粒学奖”、烟台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7、对行业发展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逐步形成了以山东省吸附分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鲁东大学-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以及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山东高校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为平台,以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为核心,同时兼顾通用高分子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的多个研究方向。
学院在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能源与环境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方向鲜明、凝练,有较好的相互交叉和关联;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联系紧密,研究领域与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结合度高。如曲荣君教授现主持863计划子课题“年产≥500吨级对位芳纶关键技术和轮胎帘子布国产芳纶应用技术”(2008AA031602),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经费达320余万元。另外,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理论研究基础扎实,应用研究经验丰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强。2009年,王春华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羟烷基季铵盐类纤维添加剂的研制”项目已在氨纶生产线上批量试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学院坚持以服务促发展的服务理念,积极健全服务地方机制,精心打造服务地方平台,实现地方与企业的良性互动。积极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建立了协同创新联盟,顺应了烟台新型创新产业的发展需求,必将对烟威地区制造业实现转调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8、照片
鲁东大学生化大楼(西门)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低真空扫描电镜
邮箱:ldutaoqian@126.com,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电话:18615019952
邮编:264025。
(撰稿人 陶倩 薛众鑫)